- · 中国心血管杂志版面费是[08/04]
- · 《中国心血管杂志》投稿[08/04]
- · 《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08/04]
心血管杂志论文下载(心血管综述杂志)(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全年出版48期。 主要刊载临床及实验研究
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全年出版48期。
主要刊载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编者述评、读者来信、相关书评等类型文章。同时该杂志也向读者提供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的非临床性信息,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环境、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内容。
4、《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
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的科学实验?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的科学实验?
侵华日军“731”部队使用活体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是极其残忍和令人发指的行为。
,全名为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对外称石井部队或加茂部队,是侵华日军假借研究内容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为名,实则使用活体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
也是日本法西斯阴谋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的主要罪证之一。也是日本法西斯于日本以外领土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的代称。
日本帝国主义细菌战
设于今哈尔滨平房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日本扶植的傀儡“满洲国”内。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大部分建筑,现仍存部分遗址。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是日本军国主义违背国际公约,用活人进行冻伤、细菌感染、毒气实验的,是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地,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掠夺资源、践踏的重要罪证。
在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下面举几个例子。
1.活体解剖一个代号为“马路大”的特别项目进行人体试验:受试验者从的住民中抓来,也被称为“圆木” (丸太)。此项作业的要点是:必须保证解剖对象是绝对清醒的状态,也就是说,绝对不能麻醉。因为日本军医认为麻醉后的研究数据是不真实的。其解剖场景惨绝人寰。解剖时,那凄厉的惨叫声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此项工作也是所有医师所必备的基础技能。
2.手榴弹试验将人在不同的距离和位置下进行手榴弹试验。
3.冻伤试验用来测试人在不同温度下抗寒程度。试验资料为北防疫给水部专业人员与驻蒙军团联合进行的一次野外冻伤试验的资料,题目为《极秘·驻蒙军冬季卫生研究成绩》,资料编成者为冬季卫生研究班,形成年代为昭和十六年三月(1941年3月)。
4.火焰喷射器实验将试验者关在废弃装甲车内,用火焰喷射器烤之,以测验火焰喷射器威力。但这实验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装甲车会呆在原地让你烤,纯粹是“娱乐”罢了。
5.鼠疫实验将鼠疫杆菌注入试验者体内,观察其反应。这种方法也应用在了本在边境抓住的苏联战俘身上。开发落叶剂和细菌弹: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是石井炸弹,美军后来在越南使用的菠萝弹也是该弹的改进型。石井炸弹为陶瓷外壳,内装携细菌的跳瘙。石井四郎还有一项发明是石井滤水器。以解决士兵在野外作战的污水处理为饮水的问题,算是唯一有用处的发明了。
6.无麻醉拔牙目的是测试伤员在未麻醉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忍受拔牙手术,实验结果是无人能够忍受,但如果已经严重松动的牙齿则另当别论。
7.人与马血互换将身体强壮的人血液抽去大部,此时人全身痉挛,几名军医都无法完全按住。立即输入马匹血液,并观察人的表现,结果身体排异性明显,人全部死亡。
8.病菌对胎儿的影响让女人怀孕后感染病菌,待胎儿成形后进行活体解剖,观察胎儿的状态。
9.人体四肢互换将两个人分别截肢后通过手术互换四肢,如果试验成功则对于恢复伤残
日军士兵的战斗力有极大意义,但试验失败,因为接上的四肢并没有恢复生命的迹象。
10.其他人体试验人类所能想到的各种惨无人道的试验,尤其是那些可用于大量杀伤敌人,医治自己人的项目,的官兵们竭尽所能都做过了。
因为他们清楚,这些试验在和平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但为了天皇的所谓,他们并没有任何的罪恶感,唯一让他们感到不忍的是那些动物们(比如;白鼠)。战后,他们为那些动物树立了一块纪念碑。那些惨死的数万名罹难者甚至连骨灰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待遇连动物都不如。
文章来源:《中国心血管杂志》 网址: http://www.zgxxgzz.cn/zonghexinwen/2022/1213/963.html